已满l8点此进入甸伊园蘑菇_大象成视人3秒跳转视频_麻精痘国产入口2023众乐乐

河北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欢迎您!
论文著作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论文著作

饮用水源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对策分析

发布日期:2014-04-28 11:47 文章作者:付素静 访问量:? 字体 :[ 大 ][ 中 ][ 小 ]

付素静1 马宝信2 于海1 万宝春1
(1.河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河北石家庄 050037;2.河北省环境工程评估中心 河北石家庄 050051)
 
摘要: 本文以2012年发生的饮用水源突发环境污染事件为资料,同事借用1985-2005年和2006年城市饮用水源地突发污染事件统计分析的材料为补充,统计分析了2012年饮用水源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发生的规律、危害以及应急反应的状况,突出应急预警机制在突发污染事件中的重要性。结合河北省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环境基础调查与评估工作,提出应对饮用水源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对策为;①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②建立符合河北省水源地实际状况的应急处理系统;③基于GIS建立水源地安全预警系统;④建立联动机制;⑤在农村水源地绘制水源污染企业。
关键词:饮用水源 突发(应急) 污染事件 应急对策
1 前言
饮用水源突发环境污染事件主要是指由于突然排放污染物质或者是污染物质泄露而造成的水质瞬间恶化的件,从而进一步威胁到群众的日常生活或者是用水危机的事件。与常规污染相比,饮用水源突发污染事件具有6个特点:发生的突然性、事故的不确定性、形式的多样性、迅速的扩散性、严重的危害性以及处置的艰巨性。与此同时,也会对经济和社会总成很大的影响。
本文在(1985、2006)两篇文献[1,2]的基础上统计分析我国2012年以来发生的饮用水源突发环境污染事件,揭示我国近年来此类污染事件发生的频率、危害以及应急预警机制的有效性;同时,结合河北省集中式饮用水源环境基础调查与评估情况,提出应对饮用水源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对策。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统计分析了我国2012年以来在饮用水源以及供水系统中发生的突发性饮用水源污染事件,并引起群众、媒体或政府关注的事件。
2.2 研究方法
由于此类事件环监部门尚未统计,本文仍以网络检索和查阅颇具影响力的报刊杂志等资料为主要依据进行统计,同时借用其他刊物、网站和专业的搜索引擎的查询结果进行验证和补充,统计的具体方法为:1)查阅2012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的《中国环境报》和《人民日报索引》;2)选用“水源”、“污染”、“饮用水”、“停水”、“突发”、“应急”、“停水”7个关键词和不同的组合分别检索新华网、中国政府网、人民日报网、中新网,同时通过百度、搜狐等吉他网站或刊物进行补充确认。3)参考环保、海事、水务部门等发布的信息和公告。
3 饮用水源突发污染事件统计分析
2012年我国发生的饮用水源突发污染事件的统计结果按照时间顺序排列于表1,共32起。
3.1 污染物种类分析
按照不同污染物种类进行分类统计见表1,可知污染物为化学品的突发污染事件9起,其中,苯类5起、硫酸类1起、盐酸类1起、镉类1起、甲醛类1起。污水和化学品为为污染物的突发污染事件分别占总数的35.5%和28.1%,合计63.6%。2005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污水和化学品则分别为29.3%和33.3%,合计62.7%;1985-2005年则分别为24.5%和48.0%,合计72.5%;2012年以来因污水引发的污染事件总体呈上升趋势,而化学品污染事件则有明显的下降趋势,但就总体而言,二者仍是饮用水源突发污染事件的主要污染物。
 
 
 
饮用水源突发污染事件污染物种类分析

年份
污水
化学品
其他
农药
油类
未知污染物
2012
11
9
1
6
5
2006
22
25
10
3
8
7
1985-2005
25
49
1
8
16
3

3.2 风险源分析
按照突发污染事件风险源进行分类统计见表3,由表可知2012年突发污染
事件中,突然排污、管道污染、交通事故以及污染泄漏造成的突发污染事件数目25.8%、22.6%、16.1%和18.8%,合计为83.3%;2006年,四类风险源所占比例分别为24.0%、4%、24.0%和34.7%,合计为86.7%;1985-2005年分别为26.7%、0%、26.0%和26.7%。从这三组数据对比可以看出,1985-2005、2006年饮用水源突发污染事件的主要风险源是污染泄漏、交通事故和突然排污,但自2012年以来,管道污染造成的突发污染事件成为新型风险源。管道老化、排污管破裂以及错接管线等问题已经成为现在饮用水源突发污染事件不容小嘘的一个重要风险源。与此同时,突然排污、交通事故和污染泄漏在突发污染事件中所占比例仍然不容忽视。
饮用水源突发污染事件风险源分析

年份
污染泄露
交通事故
突然排污
管道污染
养殖排污
未知
其他
2012
6
5
8
7
1
3
2
2006
26
18
18
3
2
3
5
1985-2005
27
39
24
12

注:一些风险源在近年出现频率较高,而在1985-2005年的统计中,这些风险源被列入“其他”。
3.3 事件影响分析
通过统计分析突发污染事件,从造成居民饮用水困难和造成的社会经济影响两个方面分析此类事件造成的影响。2012年发生的32起突发污染事件中,14起造成了居民饮用水困难,占总数的43.8%;其中,3起只是引起小面积群众饮用水困难,停水在1d以内,另外11起均造成大面积的饮用水困难,上万居民靠消防送水等手段解决饮用水问题。另外有4起突发污染事件虽然影响范围较小,但均导致居民身体不适,引起居民恐慌。这说明,在我国饮用水源突发污染事件影响到居民供水,在停水时间上,与2005年停水4d重大事件相比,虽然在应急上有所改善,但整体情况仍不容乐观。
突发污染事件除造成居民饮用水困难之外,也会对社会经济造成一定的影响。包括:1)部分突发事件造成居民抢水、谣言四起等严重的社会问题。如2006年1月15日发生的广西龙江河镉污染事件,由于当地政府部门发布信息不及时,信息覆盖不全面,导致居民恐慌,数度引发居民抢水事件。2)开始运用法律手段进行探讨。广西龙江河镉污染事件9名责任人被捕,市环保局长辈撤销;查封或整顿突然排污企业。3)群众维权意识增加。居民开始关注饮用水安全问题,并通过检举、微博以及写信等途径,真实反映当地出现的饮用水污染问题。
4 污染事件应急响应机制存在问题分析
在2012年发生的32起突发污染事件中,4起事件未引起当地政府关注,并未进行有效处理,其余28起87%的突发污染事件均有明确的响应部门,其中7起针对突发事件的污染源、污染范围和污染程度的轻重,启动了相应的应急预案。如2012年广东26吨盐酸槽罐车侧翻如浈江河、2012年5月5日陕西6吨苯乙烯进入汉江、2012年8月20日甲醛泄漏、2012年12月31日山西苯胺泄漏污等事件,由于有明确的应急响应部门并采取各项应急措施,成功消除污染源,并未对居民饮用水产生严重的影响。这说明,近几年来各地政府针对突发事件进行的积极进应急演练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应急管理体系也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从突发污染事件应急机制建设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来分析[3-6],发现仍存在一些问题:1)应急监测系统不健全。现在的应急监测系统缺乏统一的技术规范指导,大多是按照原有的工作经验以及一些监测规范进行布点和采样分析等,并不能体现应急监测的规范性、科学性、准确性以及可靠性,同时严重影响着应急反应的有效性和迅速性。2)应急事故处置尚欠缺实效性。饮用水源突发污染事件具有多样性和突发性的特点,应该针对不同类型水污染事故建立颇具针对性的应急预案。否者,事故发生之后不能准确的对污染事故进行分析,使事件的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增加。3)通过2012年饮用水源突发污染事件统计分析可知,尚存在政府公布信息不及时、信息覆盖不全面,甚至政府完全封锁信息等现象,如果政府不因应以对,事件可能会持续发酵,造成更大的公众事件。4)农村成为监管灰色地带。2012年统计分析饮用水源突发污染事件可知,如在湖南省和云南省农村发生的2起案件,政府不作为,或采取应急措施不到位,严重影响农民生活。
5 饮用水源突发污染事件对策思考
河北省饮用水源地包括地表水型饮用水水源地和地下水型饮用水源地,水源地比较分散,城镇型水源地和乡镇型水源地所占比例相当[7,8]。河北省水源地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水源地管理机构权责不清,管理混乱;2)一些经济发展用地威胁水源地保护区;3)少数水源地存在道路穿越问题,危险物品运输极大的威胁到当地居民的饮用水安全;4)水源地保护区内存在一定的典型污染源,存在污染泄露的风险;5)水源保护区内和周边的农业以及养殖业等发展较快,也会对水源地造成一定的影响。据统计的风险源可知,在河北省也存在着饮用水源突发污染的隐患。水源地管理混乱,应急监测不到位,应急预警机制不健全这些都会在发生突发污染事件时不能有效的减缓污染,2012年12月31日山西省苯胺泄露事故导致河北省邯郸岳城水库受到污染,也为河北省进一步完善水源地管理以及建立一套完善的应急预警机制敲响警钟。
    结合河北省水源地存在的问题以及饮用水源突发性污染事故的特点,应急机制应分为事前预警、事中监测管理以及事后控制处置,形成一个完整并且协调有序的应急对策系统,才能保证人员和基础设施分配的合理性,最大程度上降低突发事件的危害程度。应急预警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使应急预警机制做到有法可依。应对应急准备、对策、机构以及资金等给出明确的规定。2)建立符合河北省水源地实际状况的应急处理系统,包括应急监测、预警通报、救护、预测评估四大体系,在短时间内做出应急反应的最佳方案、行动以及救护措施。3)基于GIS建立水源地安全预警系统。通过先进的GIS技术和网络技术,建立水源地数据库系统、数据采集和数据传输系统以及监控管理中心系统,最终实现水源地水质、水量、安全隐患等信息共享和实时显示的功能,掌握在水源地发生的突发性污染事故的污染范围及影响程度。4)建立联动机制,把安全、环保、气象以及交通等部门组成一个应急机构,提高应急效率。5)全面推进农村饮用水源地的生态监察工作,同时通过绘制水源污染企业图,将之公诸于众,让全社会参与监管。
参考文献
[1]张勇, 王东宇, 杨凯. 1985-2005年中国城市水源地突发污染事件不完全统计分析[J]. 安全与环境学报, 2006, 6(2): 79-84.
[2]王东宇, 张勇. 2006年中国城市饮用水源突发污染事件统计及分析[J]. 安全与环境学报, 2007, 7(6): 150-155.
[3]张宝森, 胡学聪. 应急监测在处置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中的思考[J]. 黑龙江环境通报, 2006, 30(1): 15-17.
[4]张嵘嵘, 曾向东.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GIS系统框架的建立[J]. 环境科学导报, 2007, 26(1): 48-51.
[5]于凤存, 方国华, 高玉琴. 城市水源地突发性水污染事故思考[J]. 灾害学, 22(4): 104-108.
[6]吴小刚, 尹定轩, 宋洁人等. 我国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应急机制的若干问题评述[J]. 水资源保护, 2006, 22(2): 76-79.
[7]王伟, 万宝春, 田凤秀. 加强水源地管理 保障农村饮水安全[J]. 环境保护, 2011(24): 61-62.
[8]王士猛, 冯海波, 万宝春等. 饮用水源地生态环境监察工作思路探讨——以河北省为例[J]. 中国环境管理, 2010(03): 61-64.
发布者:办公室
--摘自null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南华县| 将乐县| 海淀区| 桃园县| 嘉义县| 开平市| 凌源市| 永昌县| 宁明县| 淮安市|